优化营商环 境 “半月谈”
第 44 期
信阳高新区营商办 2025 年9月30日
本 期 导 读
【高新要闻】
■豫粤智能制造产业交流会中山召开,信阳高新区推介觅商机
【工作动态】
■纪工委:转变作风,护航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企业服务部:绿色制造引领高质量发展--信阳高新区绿色
工厂与园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规划建设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明港园区办:政企联动解难题
【政策速递】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金融服务“两高四着力”
实施方案》
【他山之石】
■许昌市高新区:信用修复助企业重回发展“快车道”
【高新要闻】
豫粤智能制造产业交流会中山召开,信阳高新区推介觅商机 9月16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主办、中山市河南商会承办的豫粤智能制造产业交流会在广东中山举行,旨在搭建两地产业交流合作桥梁,吸引大湾区资源助力河南产业发展。信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徐明春带队参会,并代表信阳市作招商推介。会上,中山市河南商会会长林守金致辞,信阳市、洛阳市、平顶山市依次开展推介。徐明春围绕信阳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优势、营商环境、重点招商领域及扶持政策等内容展开详细介绍,诚挚邀请大湾区企业赴信阳考察投资、共寻合作商机。此次活动增进了大湾区企业对信阳等河南相关城市的产业了解,为两地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其间,徐明春实地走访了中山明阳智能、迈雷特数控、冠林光电等企业。信阳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晓军及区投资合作部人员一同参会。(来源:投资合作部)
【工作动态】
转变作风,护航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为更好的服务辖区企业,高新区建立了企业首席服务员包联机制,落实“四上企业无扰日”制度,设立服务“四上”企业绿色通道,竭尽全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近日,区纪工委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通过到行政审批大厅和营商环境办查阅资料、开展工作座谈,了解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到圆创磁电、图丽光电、中部半导体、首航科技等企业开展实地走访,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倾听企业心声。区纪工委坚持问题导向,重点关注落实公务入企扫码报备、规范入企执法检查、提升行政审批服务企业效能等关键环节,督促责任单位和首席服务员以良好的态度、高效的服务、廉洁的作风不断提升优化我区营商环境。下一步,区纪工委将持续督导“扫码入企”“四上企业无扰日”等制度的落实,全力当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后盾,为企业生产发展保驾护航,让企业放心、安心的发展生产。(来源:纪工委)
绿色制造引领高质量发展--信阳高新区绿色工厂与园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信阳高新区持续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目前已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绿色制造示范效应不断凸显。上半年,高新区积极推动绿色工厂创建,通过政策宣讲深入解读申报要求,围绕“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五大核心指标,帮助企业明确提升路径。联合第三方机构提供免费预评估服务,精准识别企业在单位产值能耗、废水回用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的差距,量身定制改进方案。通过“初稿—专家预审—终稿确认”三级审核机制,全面保障申报材料的规范性与数据可靠性,助力企业高效完成申报。在中联交通成功获评省级绿色工厂的基础上,高新区持续发力,推动中联交通与信阳钢铁下半年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一旦获批,企业还将享受省级高质量发展资金政策的倾斜支持,进一步降低申报门槛、增强绿色转型动力。更令人振奋的是,在区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协同努力下,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25年上半年成功获批“省级绿色工业园区”。(来源:企业服务部)
惠企政策落地见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信阳高新区严格推进惠企政策宣传与落实,将施工图审查、地质勘查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同步规范服务流程与办理时限,从政策落地层面为企业“减负松绑”,切实把“惠企减负”要求转化为助企发展的实际成效。今年以来,政策红利精准直达企业,为信阳博尔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再生PTE新材料综合项目、河南永和集团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等10个项目办理施工图审查,直接为企业节省费用约27 万元;为中央储备粮信阳直属库有限公司仓储项目、豫南快递物流园区项目等5个项目开展地勘作业,累计为企业减负约 202万元。此举不仅大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更以高效服务加速项目推进,让企业能集中精力抓生产、谋发展,为高新区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提供坚实支撑。(来源:规划建设部)
政企联动解难题 9月18日,信阳高新区明港园区管理办公室联合明港镇政府、信阳自然资源局明港分局、明港综合执法局召开重点项目用地手续推进会,通过“一站式”服务机制集中破解园区项目用地手续难题,针对园区天地和金属制品、港固物流产业园等项目用地审批问题展开专项协调,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流程服务保障。会议解读了新修订的《建设用地审批实施细则》,重点讲解了并联审批、容缺受理等创新机制,就企业关心的临时用地监管、违法用地红线等问题进行政策答疑。通过“部门联席办公+企业现场提问”的形式,对企业提出的土地勘测定界、规划条件变更等具体问题当场得到解决方案。一是强化服务意识,落实好“首席服务员”意识,对重点项目实行“一企一策”跟踪服务;二是强化部门协同,多部门组建联合专班,推行“用地清单制”和“告知承诺制”,实现审批“最多跑一次”;三是强化要素保障,优先保障天地和、港固物流产业园等重点项目用地,以“保姆式”服务推动土地要素精准配置,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来源:明港园区管理办公室)
【政策速递】
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金融服务“两高四着力”实施方案》 如何为河南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金融服务“两高四着力”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紧扣“两高四着力”战略布局,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等20条内容入手,进一步集聚金融资源,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两高四着力”。《方案》明确,以服务保障“两高四着力”为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聚焦建设农业强省、制造强省、数智强省、交通强省、文旅强省,强化金融宏观政策传导落实,加大优质金融资源供给,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优化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效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和治理体系,实现金融要素配置更加高效、结构更加优化、循环更加畅通。根据《方案》目标,到2025年年底,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达到1万亿,信用债发行3000亿以上,科技型企业、绿色和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平均水平。根据《方案》,我省要推动“科技贷”、“专精特新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提质扩面,落实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实施科技型企业首贷破冰、信用贷扩面行动,力争2025年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20%。河南是农业大省,如何让金融更好地服务农业强省建设?《方案》提出,加大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力度,推动涉农贷款规模持续扩大、占比不断提升。支持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壮大,加大新型农业、林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同时,《方案》还明确,积极引进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金融资本,丰富我省金融业态和金融产业链。如何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方案》明确,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优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向外贸、民营经济、科技、消费等领域小微企业倾斜扩大民营经济融资供给上,《方案》提出,开展金融服务民营经济“三进一提升”(进园区、进商会、进企业,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质效)系列活动,加大民营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力度。“一老一小”是关乎亿万家庭福祉的战略性事业。在养老领域金融支持上,《方案》明确,加强综合金融供给,推进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满足老年群体、养老机构等多样化养老金融需求。加强对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的金融支持。《方案》提出,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强化金融服务,支持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保障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助力污染防治攻坚。同时,推动利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为重要领域、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的绿色发展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在加大利用资本市场绿色融资力度上,《方案》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积极探索绿色债券资产证券化。加大培育辅导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挂牌、上市融资和再融资。为健全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方案》还提出,对有条件的地方对绿色信贷给予奖补和贴息支持。《方案》提到,要充分满足文旅项目和企业融资需求,分类整理全省有融资需求的文旅项目和企业名单,支持引导银行机构加强跟踪监测和融资对接,挖掘有效信贷需求,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同时,《方案》明确,加强特色化差异化金融支持。支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线路培育行动,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探索“金融+文化IP”贷款模式,对“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项目品牌评估价值进行授信,对IP孵化、开发等环节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拓宽文旅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挖掘符合条件的优质文旅企业,做好上市培育工作。发挥银行、融资担保、信用增进机构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发债融资。(来源:营商环境看河南微信公众号)
【他山之石】
许昌市高新区:信用修复助企业重回发展“快车道” 许昌高新区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目标,深入贯彻落实“高效办成信用修复一件事”工作要求,以“助力重塑信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积极探寻信用监管与服务企业发展的最优路径,持续提升信用修复服务效能,助力企业加快修复信用、轻装上阵,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诚信动能。一是建章立制,明晰修复路径。制定《经营主体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指南》《经营主体列入严重失信名单信息修复指南》《经营主体行政处罚信息修复指南》三个指南,明确修复流程、对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去重精简”,实行信用修复申请“三书合一”,为经营主体提供清晰指引。二是主动告知,推动修复前置。积极推行市场监管领域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1+3”告知制度,主动告知行政处罚相对人该行政处罚信息被公示的网站、修复途径等内容,明确行政处罚可能带来的影响,提醒行政处罚相对人主动做好信用修复工作,实现处罚及修复“齐步走”。三是精准服务,优化修复体验。依托国有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动态筛查符合修复条件的企业,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打铃提醒”,分阶段推送修复提示,避免企业因遗忘导致信用受损延续。全面推行线上信用修复模式,实现办理信用修复“零跑腿”,切实减轻经营主体负担。线下,对主要材料齐全但次要材料暂缺的企业及低风险主体实行“容缺+承诺+宽展”信用修复服务,允许次要材料在规定期限内补齐,进一步降低经营主体信用修复成本,持续推动“信用修复一件事”。今年以来,许昌高新区市场监管部门已为40余户经营主体提供信用修复业务指导,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培训12期,完成经营异常名录信用修复28户次,信用修复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下一步,许昌高新区将持续优化落实靠前服务、帮办代办机制,深化“信用修复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为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来源:河南营商微信公众号)
优化营商环境“半月谈”(第44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