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春夏秋冬,是一年的守护和收获;回顾过去,满载奋斗拼搏之路;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
这一年,我们全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
实现企业事项“一站式”办理,全力打造“企业开办专区”和“项目建设专区”两大特色专区,推动一批“一件事一次办”、“一证通办”、“全程网办”、“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智能智慧办”等便民便企举措的落实;开通“绿色通道”窗口,集帮办代办、一件事一次办、免费邮寄等服务于一体,努力扮演好“店小二”角色,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的跑动次数,变“企业跑”为“政府跑”;实行企业首席服务员代办制度,全力推动企业“不见面”审批;推动服务规范化,对全区涉企政务服务事项进行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完善了审批部门派驻人员管理、审批服务事项管理机制、“三集中三到位”运行机制,全面落实上级对“放管服”改革重点事项要求,先后制定了《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证明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关于消除审批服务中模糊条款的通知》《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的通知》《信阳高新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办理标准化工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信用平台建设,建立了信用高新区网站,开设了六大板块,为各部门实现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提供平台,2022年已公布各项信息300余条。
这一年,我们全力优化法治建设环境。
开展“护航行动”暨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专项行动,建立重大案件风险评估机制,设立经济犯罪举报中心,全年共抓获涉企犯罪嫌疑人20余人,破获各类涉企案件50余起。
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机制,完善闭环工作流程图,对外公布投诉电话,在畅通企业合理诉求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化解涉企矛盾纠纷,积极为辖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2022年度收到网上信访件共计305件,按期办结率100%;共计受理12345政务热线439起,按期办结439起,按期办结率100%。
落实“四上企业无扰日”,为辖区97家规上工业企业制作发放“企业无扰日”公示牌,承诺在每月1日至25日无特殊原因不得对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检查,并公布举报电话,进一步贯彻对企业“无事不扰”的要求,各职能部门整合各项检查变“单项检查”为“综合性联检”。
这一年,我们全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组织开展人才招引工作,共组织26家企业在河南省招才引智网站发布人才招聘需求数量800余个;积极开展“万名学子回归工程”,本年度共登记649条人才信息,已完成全年目标108%;全力推进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工作,2022年在线上发布岗位1057个,包含国聘网发布457个就业岗位,河南省招才引智网发布600个就业岗位,为企业解决用工需求。
抓好专业人才培育工作。一方面把握“信阳英才计划”的政策机遇,先后成功推荐我区优秀企业明阳风电、泰宇医疗等申报第三批英才计划项目,现已拨付信阳圆创磁电科技有限公司“信阳英才计划”政府人才资助资金240万元;另一方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开展2022年度企业人员职称申报评审工作,已注册企业申报系统20余家,已受理企业人员申报38人,完成初级职称审批28人。
实施党建助力企业发展。成立中共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园区管理办公室总支部,联系指导各企业13个党支部,以“党建强、发展强”为目标,按照“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反映好”的标准,着力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重点发展生产一线职工、专业技术骨干、中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入党,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今年以来组织召开总支全体党员大会1次,支委会2次,二十大精神支部学习会7次。
这一年,我们全力优化助企纾困环境。
全面提升企业满意度,对全区全量企业再梳理,继续扩大包联回访企业数量,确保包联企业全覆盖,对原有的包联回访工作方案进行修订,对全区1686家企业一一匹配首席服务员,提供“管家式”服务,明确包联企业工作职责、任务节点,落实包联企业回访工作周报告制。以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成立助企工作组,实施台账式管理,明确处级领导和包保员包保问题清单工作机制,集中解决一批企业反映难度大、时间长的问题,今年以来收集问题已全部解决。
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力度。印制发放《减税降费政策宣传册》《减税降费明白卡》《信阳高新区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等近5000余份,编制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单(第一批)12项和办事指南,指导企业注册“信阳市免申即享企业服务平台”,通过移动公司平台向辖区1686家企业推送惠企政策信息,2022年度共计推送信息18700余条次。
提振企业科技创新。推动25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了研发费用会计科目,帮助规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企业27家,其中省级研发机构3家,市级研发机构9家,企业自建研发机构15家;支持8家规上工业企业与高校或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本年度已开展产学研合作活动14次,对接高校11家,对接科研院所6家;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孵化器载体,积极引导高企后备企业、孵化器入孵科技企业等开展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2022年共有39家企业填报评价信息并全部通过备案;组织企业开展研发预算备案工作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共有56家企业填报了研发预算备案信息,共有33家企业填报研发费用约2.6亿元,比上年增长8.3%。
这一年,亮点纷呈,结累累硕果。
政策落实见成效,先后为我区圆创磁电、明阳智慧等企业争取省级先进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进口贴息资金、“信阳英才计划”资助资金、头雁企业奖补资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励资金、研发费用财政补助等近3300万元,为1500余家企业减免各项税费5100余万元;组织银企对接,明阳智慧、泰宇医疗、高发集团等企业获得授信214余亿元;组织明阳智慧、泰宇医疗等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智能车间、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市质量标杆、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市级科技攻关、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风电装备及多能源耦合技术创新中心、科技贷、中长期贷款。
智能平台零距离,以建设“5G+智慧税务”为遵循,聚焦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搭建一个智能平台,构建“智能应答+全程互动+问办合一”征纳互动新模式。利用5G技术、可视化技术,建立集“问、办、查、评、送”一体化的“问办合一”办税服务新模式,实现了日常办公时间自动连线至专家团队开展远程辅导工作。累计推送政策及操作指南1576条,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广泛宣传3536户次,精准推送917户微型企业,采取“问办合一”办税模式解决各类涉税问题40余条。
智慧微厅优服务。与中国工商银行高新区支行密切合作,投放2台自助办税终端,建成24小时自助办税“智慧微厅”,整合了发票类业务、新办纳税人业务、表单填写、政策查询、审批办理以及社保类业务的申报、缴费和查询打印等业务,由“窗口办”“人工办”“排队办”转变为“智能办”“自助办”“随时办”,实现了“互联网+税务”的深度融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填补了窗口“8小时以外”及节假日的服务盲区,有效的破解了工业区、商业区、人口密集区办税堵点难点,构建了10分钟办税服务圈。智慧微厅建成以来每月办理涉税业务的纳税人缴费人300人次,有效缓解实体大厅的压力。
平台建设再发力。信阳高新区汇众科创孵化器已打造成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院士工作站、信阳留学生创业园,并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孵化器,是信阳市唯一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唯一一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制定了一系列可行的内控制度,积极探索“众创-孵化-加速”服务机制,着力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为初创企业和团队提供全周期、针对性、专业化的服务指导,成功培育了一大批毕业企业,发展成为信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制度创新的试验基地。公司累计孵化企业8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带动就业1000余人,成为中小企业成长的摇篮。
项目服务有力度。成立信阳高新区项目谋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项目谋划工作,建立实施常态化谋划重点项目工作机制,科学、精准地运用“模块化”思维谋划项目;开展跨区合作,与平桥区建立议事协调机制,于每月25日进行预测预判、摸底调研,次月1日进行安排部署,5日汇总分析,为经济运行科学调度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形成了以平桥区为主体,以高新区中心园区、明港园区、平桥园区、上天梯园区为依托的“一大五小”统计体系,同时聚焦重点项目,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总抓手,园区之间形成常态化联动机制,强力推进,营造良好的项目建设营商环境。
招商引资结硕果。《信阳高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指导意见(试行)》及《信阳高新区招商引资项目推荐人奖励办法(试行)》两个利好政策的颁布、一区四园的产业布局和相关规划的编制、重点企业产业链图谱的编制、以及企业满意度不断提升下的口碑招商大力推动了全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举办推介会较少,但依然取得了累计签约项目79个,其中主导产业项目77个的优异成绩。
扬帆但信风,2023年再续奋发有为,以更细服务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用心用情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努力营造高效便利政务环境、公平公开法治环境、活力激情人才环境、利企惠企发展环境。